中国科学社

《科学》创刊110周年:从科学救国到科技强国

1915年,中国科学社在上海创办《科学》杂志,发出了国人拥抱现代科学的第一声呐喊。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里程碑,《科学》首次在中文文献中引入并系统阐释了“科学精神”。创刊110年来,这份刊物深深植根于上海这座城市,在此诞生,亦在此复刊,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保持着蓬

科学 强国 科技强国 中国科学社 科学救国 2025-10-31 11:43  2

这本杂志110岁了,是它把“赛先生”带到中国

1915年,中国科学社成立,《科学》杂志在上海创刊,发出了国人对“赛先生”的第一声呼唤。回首往昔,《科学》在中文文献中首次提出“科学精神”一词,并作系统论述。110年来,这棵科学传播之树一直扎根于上海的科学文化土壤,在这里创刊,又在这里复刊,历经风风雨雨,依然

杂志 周光召 任鸿隽 中国科学社 杜德斌 2025-10-30 19:47  4

《科学》杂志110年:从“科学救国”到“科技强国”

1915年1月,由中国第一代旅美爱国青年结成的中国科学社在上海创办《科学》杂志,发刊词中明确指出:“‘科学’是与‘民权’并列的国家强盛所必需的两条‘平行线’之一。”这一声对“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呼唤比《新青年》杂志还早了8个月。中文世界里的“科学精神”一词也

科学 杂志 强国 中国科学社 科学救国 2025-10-30 19:32  2

从科学救国到科技强国的跨越之路是怎样的?《科学》创刊110周年活动回顾先辈科研历程

从科学救国到科技强国的跨越之路是怎样的?10月30日,“求真致用 薪火相传——中国科学社成立110周年暨《科学》创刊11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科学会堂隆重召开,《科学》杂志编委会主编、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院士系统梳理了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的科学救国之路。

科学 强国 科技强国 中国科学社 科学救国 2025-10-30 18:30  3

继承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社成立110周年暨《科学》创刊110周年座谈会在沪召开

中国科学社于1914年由任鸿隽、赵元任、杨杏佛等一群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为科学救国而提出创办,最初名为“科学社”,1915年更名为“中国科学社”。其宗旨为“联络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旨在将现代科学思想和体系引入中国。1915年1月,

科学家 科学 座谈会 周年座谈会 中国科学社 2025-10-30 17:45  4

9月科普月意义何在?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开启之际①

8月27日,一场以“AI在浙江——寻找身边的人工智能”为主题的2025年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浙江开放大学隆重上演,自此拉开了全省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的序幕。从钱江潮涌到瓯江之畔,从西湖之滨到四明山麓,4000场次科普活动将陆续上演,科学普及的春风吹遍

科普 浙江 活动 吴越 中国科学社 2025-09-09 18:09  7